美金人民币比值(美金人民币比例是多少)

欧意中国 欧意动态 2023-08-03 350 0

  每天都有知识干货哟!

每次考试政治计算题让很多同学抓狂,你呢?你对计算题了解吗?今天就针对很多同学抓狂美金人民币比值的问题,我们一步一步的分析并做总结,希望对高中的你们都有所帮助!

  计算题专题

变化方向

关系

规律

↑↑或↓↓

正比或正相关

×

↑↓或↓↑

反比或负相关

÷

明确变量之间的已知关系,直接推理

X%↑

提高、增加、升值

1+ X%

X%↓

下降、减少、贬值

1—X%

  核心关系图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美金人民币比值

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美金人民币比值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试题分析:2013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两国贸易中,不利于甲国的进口,因为甲国货币相对贬值;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的汇率为1:6,甲国生产M商品售往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每件售价12个单位货币,则用甲国货币表示为2个单位货币,2013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那么,2013年汇率为1:5,甲国生产的M商品售往乙国,每件用乙国货币表示为10个货币单位,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假设2012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0元,1单位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为1:6.8。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货币贬值20%,2013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单位货币:

A.816元 B.810元 C.680元 D.850元

答案D

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甲国货币贬值20%,此时该国单位商品的价值为:150÷(1+50%)÷(1-20%)=125元。由于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甲国一单位商品可换回乙国单位的货币为:125ⅹ6.8=850元。

3、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答案C 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2013年甲国增发货币20%后,甲、乙两国汇率变为:(1+20%):6=1:5.2013年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的价格为:120÷(1+50%)=80元。所以,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5=16

为什么第一道题汇率没变(不考虑),第二道题汇率变了?

  1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上讲,汇率是由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在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发了货币,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下降,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也随之下降。当然这是在市场汇率而不是国家控制汇率的情况下的理论上的变动情况,各国情况不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设计汇率计算题只能分析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的汇率变动情况。

  2

  关于第1题

假设2012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0元,1单位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为1:6.8。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货币贬值20%,2013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单位货币:

A.816元 B.810元 C.680元 D.850元

该题的答案及其解析没有表述清一个基本问题:甲国“货币贬值20%”是对外贬值还是对内贬值。如果是对外贬值则1单位甲国货币可兑换6.8×(1-20%)单位乙国货币;如果是后者,即甲国货币对内贬值,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1单位甲国货币仍然可以兑换6.8单位乙国货币。

很明显该题的答案是按照第二种情况(甲国货币对内贬值,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汇率不变),尽管一国货币对内贬值而汇率不变不符合货币理论,但“假定汇率不变”也能说得过去,只是命题者没有表述清楚而已。

如果按“乙国货币的币值不变”计算则为100×6.8=680(元),即甲国贬值前100元的商品,在甲货币贬值后仍然可以在乙国680元,甲国货币是对内贬值,不影响该国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

关于第2题

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美金人民币比值(美金人民币比例是多少)

A.11.1 B.12 C.16 D.10

该题答案是符合汇率理论的,表述也比较严谨,甲国“增发货币20%”属于对内贬值。对内贬值会使该国汇率下降符合汇率理论:一国货币对内贬值则对外汇率下降。

唯一的缺陷是解析中“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说法欠妥。

两道试题共同存在的问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由国际价值决定,而不是由国别价值决定

两题都涉及到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问题,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把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的提高带来的商品国别价值(价格)当成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不严谨的。第1题中的“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改为“若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第2题中的“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改为“ 同期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才是严谨的试题。

2:假定2012年我国某服装企业生产一件品牌服装价值人民币1938元,2013年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8%。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8%。2012年1美元可兑换6.8元人民币,假定2013年美元贬值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为:

A.300美元 B.299美元 C.310美元 D.326美元

【解析】①首先明确该题设问要求计算服装价值,而且用美元表示;②根据1美元=6.8元人民币,把2012年的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即:1938元∕6.8=285美元;③分别罗列2013年的三个条件并计算出相应的服装价值。第一个条件: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8%,根据前面公式,服装价值应为:285∕1+8%美元;第二个条件: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了8%,根据题意和理论分析,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则服装价值也应上涨8%,所以服装价值为:(285∕1+8%)×1+8%=285美元;第三个条件:美元贬值5%,根据前面公式,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为:285∕1-5%=300美元。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纸币的购买力、货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计算

公式:

(1)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差额/需额

(2)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1 纸币的购买力增强,<1 纸币的购买力减弱)

(3)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3: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物价上涨率为______,这会引发______。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 0.25 100%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100% 通货膨胀

C.2000 2 50% 纸币升值 D.2000 0.5 50% 购买力提高

【解析】分步计算①由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0×10)/5=2000亿元。②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根据公式纸币购买力=纸币超发部分∕实际纸币发行量,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③物价上涨率=(20-10)∕10×100%=100%

4:A国2013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但由于输入性因素等影响,物价总水平将上涨5%。货币流通速度增加3%。为了防范出现严重通货膨胀,A国决定不增加货币发行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此举将导致该国物价:

A.降10.8% B.降12.1% C.升3.0% D. 降6.8%

  三、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变化前的价格(价值)

变化情况

变化后的价格(价值)

1单位商品=N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 ÷(1+M%)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 ÷(1-M%)元

该国货币价值升值M%

N ÷(1+M%)元

该国货币价值贬值M%

N ÷(1-M%)元

该国通货膨胀M%

N ×(1+M%)元

该国通货紧缩M%

N ×(1-M%)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 ×(1+M%)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 ×(1-M%)元

解此类题首先转通俗表达为专业术语,如

(1)单价、售价、价格水平、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

(2)商品的件数,数量,产量,销量——使用价值量;

(3)某部门、某行业的价值,总价格——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4)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

(5)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

  四、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1、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4、要把恩格尔系数同基尼系数区别开来。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率的计算

公式:

(1)经济效益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1 + 利润/生产成本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3)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

  六、关于银行利润和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公式:

(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存款实际收益=利息收入—通胀损耗(当CPI>利率)

(4)贷款利息=本金×利息率×贷款期限。

注:是否需要扣除利息税,看清是要求用单利还是复利计算。

  七、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

公式:

股票价格 = 预期股息 / 银行利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 / 银行利率

  八、收入分配方式的计算

明确几种收入的范围:

(1)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力分配、管理劳动(经理)等。其中按劳分配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

(2)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3)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 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员工凭借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家庭联产计酬等;

(5)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私营和外资经济中员工凭借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6)其他(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信息要素。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

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应纳税所得额=(本月收入总额-个人所得税起征额)

再在相应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

美金人民币比值(美金人民币比例是多少)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注: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13.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 (起征点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

3%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假如王先生2014年4月份扣除三险一金的收入为6000元,那么他本月应当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3500元=2500元;

个人所得税=1500×3%+1000×10%=145元。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1)增值税=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2)增值税=本环节增值额×税率。

-END-

  声明:本文由高中政治(gzzz010)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评论